东瀛视角下的中国女排复兴之路
近日,日本《读卖新闻》以罕见的两版篇幅专题报道了中国女排在2023年世界杯的惊艳表现。报道开篇便以"樱花凋零时,牡丹正绽放"的比喻,暗指日本女排失利的同时,对中国队的战术革新给予高度评价。
"郎平时代留下的遗产正在开花结果,"报道中引述日本排球协会技术委员长中田久美的话,"但更可怕的是她们在二传位置培养出了堪比计算机的年轻大脑。"
文章特别聚焦于9月17日中日对决的技术细节:
- 中国队在第三局落后的情况下,主教练蔡斌祭出"双自由人"战术
- 主攻手李盈莹的扣球成功率突破68%,创下本届赛事纪录
- 日本队招牌的"魔球"发球被中国队员用新型垫球手势化解

值得注意的是,报道用整个章节分析中国队的"数字化训练革命"。日本记者在成都训练基地拍到的画面显示,运动员佩戴的智能护腕能实时监测肌肉状态,而墙上的大数据屏幕显示着每个队员的疲劳指数。
"这解释了他们为何能在五局大战后仍保持惊人弹跳力,"报道中写道,"但更值得警惕的是他们的心理辅导团队——那些赛后拥抱时说的暗语,可能是某种心理暗示系统。"
文章结尾处,日媒罕见引用《孙子兵法》"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",认为中国女排正用科技+传统的组合拳重新定义现代排球。不过也留下悬念:明年巴黎奥运会,这支队伍能否突破"世界杯冠军魔咒"?
(本报特约记者观察:日本网友在雅虎新闻下的热评显示,有67%受访者认为中国女排已超越美国成为新的"战术标杆",这个数据比上届世界杯提升了29个百分点)